1948年5月1日,随着我军在解放战场上逐渐取得优势,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也被提上日程。为此股票10倍配资,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了“五一口号”,其中有一条的内容是这样的:
各民主党派、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,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,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,成立民主联合政府。
这件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,所以社会各界纷纷响应,而这其中就有“布衣将军”冯玉祥。
5月2日,中共中央向29位民主人士发出邀请,邀请他们北上商谈新政协召开事宜,而冯玉祥将军的名字就在这“29人名单”的第二位。
此时的冯玉祥将军,身处美国纽约,已经和国民党闹翻。为了保证他的人身安全,我党专门为他设计了回国路线:先途径黑海抵达苏联,再换乘火车进入我国东北。
但是谁也不曾想到,虽然已经做好了这样万全的准备,但冯玉祥将军的回国之途还是出现了意外。
展开剩余88%9月1日,当冯玉祥将军乘坐的轮船航行到黑海时,船上突然燃起了大火。当时船上的人都在睡觉,等到发现火灾的时候,船舱里全都是烟。
虽然最终经过一番扑救,火被扑灭了,但冯玉祥将军却不幸遇难。当时冯玉祥将军的妻子李德全也受伤颇重,所以大家没有第一时间将冯玉祥将军遇难的消息告诉她。
直到几天后,轮船抵达苏联,孩子们才将父亲遇难的消息告诉李德全。
李德全和冯玉祥相濡以沫24年,她怎么也想不到丈夫会这么早就离自己而去。内心的悲伤让李德全难以自已,几天时间,她原本乌黑的头发就全白了。
但伤心之余,李德全却没有就此消沉,因为她知道她有更重要的事情。于是,她强撑着病弱的身体,为冯玉祥将军操办了后事。
之后,她将两个孩子留在了苏联读书,而她自己独自捧着冯玉祥将军的骨灰,踏上了回国之路。因为她知道,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是丈夫的愿望,现在他去世了,那么她作为妻子,就要努力去帮丈夫完成遗愿。
11月,李德全捧着冯玉祥将军的骨灰,顺利抵达了东北解放区。很多原西北军的将士都来探望,送老首长最后一程。李德全内心既欣慰又悲伤,但她丝毫没有提及个人的悲痛,只是对着众人语重心长地说:“
我是农民出身,深知农民生活的苦,这场革命太重要了。
”
本期,秀说就带大家走进李德全和冯玉祥将军之间的往事,这段往事中,既有相濡以沫的陪伴,也有志同道合的信仰,更有“女子也能顶起半边天”的巾帼不让须眉。
1896年,李德全出生在北京通县的德兴庄草房村一户贫寒的农家,上面有1个姐姐,但不幸早逝,下面有1个妹妹6个弟弟。
所以从懂事起,李德全就开始帮着家里料理家务,烧水做饭、照顾弟弟妹妹,成了她生活的全部。到了农耕时节,因为家里没有耕牛,她甚至还要到田里,弯着小小的身子在前面代替牛犁地。
虽然家里贫寒,但父母看着小德全聪明懂事,还是咬着牙送她去读书。这样的机会对于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可谓来之不易,所以小德全也很珍惜,学习十分刻苦,当然闲暇之余她还是会帮着父母干活。
就这样,1911年,李德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学。那个年代的北京,革命思想正蓬勃发展,李德全自然也受到了爱国思想的熏陶,在此期间,她还跟同学一起到天安门参加反日讨袁示威游行。
中学毕业后,李德全不愿放弃继续攻读的机会,于是申请了一笔资助贷款,又继续在北京私立女子协和大学读书。在此期间,她也积极参加各类爱国运动,在“五四运动”中,已经大四的李德全经常和同学一起上街游行演说、发传单,成了当时北京女界联合会的骨干。
毕业以后,李德全回到了曾就读的中学教书。因为既要供养弟弟们读书,又要补贴家用,还要偿还读书贷款,所以李德全始终没有嫁人。
直到1923年,已经27岁的李德全依旧是独身一人。要知道当时很多姑娘十六七岁就已经嫁人,这也让家里人对李德全的婚姻大事很是苦恼。
正当一家人烦恼之际,有一天,李德全的堂姐找到她,说:“有一个大兵想请我吃饭,他又高又大,我害怕,你能不能陪我去?”
当时的李德全也没有多想,豪爽地说:“大兵有啥可怕的?去就去。”
其实李德全不知道的是,堂姐其实给她下了一个“圈套”。
李德全堂姐的丈夫正好是冯玉祥的部下。当时冯玉祥原配夫人刘德贞因病逝世,因为冯玉祥位高权重,很多人就想和他攀亲戚,其中不乏一些高官之女,但冯玉祥并不想攀龙附凤,只想找一个志趣相投的女子,为此他专门提出了3个条件:
一、不许穿绫罗绸缎,只能穿粗布衣裳;
二、须能纺线织布;
三、必须精心抚养前房子女。
那些高官之女,哪肯吃这样的苦,所以也就再没什么人给冯玉祥做媒了。李德全堂姐得知此事后,觉得李德全就很合适,于是就撺掇了这么一场饭局。
但李德全和堂姐都不知道的是,冯玉祥对李德全其实并不陌生。因为就在前一段时间,冯玉祥还听了李德全的演讲,对这个出口成章、才思敏捷的女子有着深刻的印象。
所以在饭局上李德全堂姐挑明话头,是为两人做媒后,冯玉祥欣然同意了这桩婚事。李德全对此也不排斥,不过表示要征求父母的意见。
倘若是一般的父母,见到女儿能够嫁给冯玉祥这样位高权重的大人物,一定是举双手赞成。不过李德全的父母第一时间却并没有同意,而之所以如此,恰恰是因为他们在乎李德全这个女儿。他们认为冯玉祥位高权重,如果将来他抛弃李德全,那可怎么办才好。
对于父母的担心和疑虑,李德全也知道他们是为她好。为了让父母安心,她多方了解了冯玉祥的为人,确信对方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直之人。这才让父母松了口,答应了这桩婚事。
就这样,1924年2月19日,冯玉祥和李德全举办了婚礼。那一年,冯玉祥42岁,李德全28岁。
婚后,李德全也确实没有让冯玉祥失望,她总是穿着蓝布大褂,不施粉黛,过着简朴的生活。而对于冯玉祥原配留下的几个孩子,她也是视如己出,照顾得很是用心。这一切,冯玉祥都看在眼里。
除了生活方面,在政治工作方面,李德全也是冯玉祥的贤内助。
冯玉祥和李德全结婚的这一年,也是孙中山先生给三民主义赋予新的内容的一年。孙中山专门给冯玉祥送了6000册的《三民主义》,其中还有一本他自己的手抄本。
为了帮丈夫领会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,李德全每天都认真翻阅,挑灯夜读,和丈夫共同研讨。
1926年5月,冯玉祥访问苏联,李德全也是一同前往。这一时期,李德全结识了很多在苏联学习的同志,也读到了一些马列著作。回国以后,李德全就开始在冯玉祥的部队宣传马列主义,还帮妹夫张克侠和弟弟李连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中原大战以后,冯玉祥的军队分崩离析,当时冯玉祥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。这个时候,也是李德全在身边劝他:“你虽然失败,但与吴佩孚、曹锟、张作霖不一样,你曾为国家、民族做过很多好事。往年你整日带兵打仗,如今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多读些书吧。”
此后,冯玉祥和李德全先后隐居汾阳峪道河、泰山,在李德全的帮助下,冯玉祥也逐渐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: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。
在此期间,夫妻二人还变卖家产,办起了14所小学,给2200多名孩子提供了读书的机会。
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李德全积极参加了全国慰劳总会,为支援前线出工出力。眼看在日军的肆虐下,很多家庭家破人亡,小孩子无家可归,李德全还和宋庆龄等人一起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,先后抢救了两万多名儿童,建立起了40多个儿童保育院。
在整个抗战期间,冯玉祥和李德全这对夫妻,都在各自能够出工出力的领域,在为国家和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。
抗战胜利以后,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蓄意挑起内战。对此,冯玉祥是反对的。为了清除这个“障碍”,蒋介石最终以“考察水利”为名,让冯玉祥到美国访问。
但即便如此,远在美国的冯玉祥和李德全,依旧在为了国家奔走。在此期间,李德全在世界妇女大会上,先后提出《联合世界各国妇女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奋斗》、《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》两个提案。
而冯玉祥,也先后发表《国庆演词》和《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》,揭露了蒋介石独裁卖国的无耻行径。
夫妻俩的这些行为,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。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对此咬牙切齿,开除了冯玉祥的国民党党籍。而我党对此却很是欣赏,于是在新政协筹备事宜上,我党专门邀请了冯玉祥将军,这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。
虽然冯玉祥将军的意外遇难让李德全悲伤不已,但她还是强忍着悲伤继续着丈夫未竟的事业。
1949年3月,李德全出席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并当选为妇联副主席,同年10月,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。
此后,她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红十字会会长、国家体委副主任等职,为新中国卫生、体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,也是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。
1972年4月23日,李德全因病逝世,走完了传奇的一生。
谨以此文股票10倍配资,纪念冯玉祥和李德全女士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联华证券_正规配资平台排行榜_配资交易平台排行榜观点